菜鸟笔记
提升您的技术认知

剖析mysql的innodb索引-ag真人游戏

摘要:

        本篇介绍下mysql的innodb索引相关知识,从各种树到索引原理到存储的细节。

        innodb是mysql的默认存储引擎(mysql5.5.5之前是myisam,文档)。本着高效学习的目的,本篇以介绍innodb为主,少量涉及myisam作为对比。

这篇文章是我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完成的,内容主要来自书本和博客(参考文献会给出),过程中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描述不准确的地方烦请指出。

1 各种树形结构

        本来不打算从二叉搜索树开始,因为网上已经有太多相关文章,但是考虑到清晰的图示对理解问题有很大帮助,也为了保证文章完整性,最后还是加上了这部分。

        先看看几种树形结构:

        1 搜索二叉树:每个节点有两个子节点,数据量的增大必然导致高度的快速增加,显然这个不适合作为大量数据存储的基础结构。

        2 b树:一棵m阶b树是一棵平衡的m路搜索树。最重要的性质是每个非根节点所包含的关键字个数 j 满足:┌m/2┐ - 1 <= j <= m - 1;一个节点的子节点数量会比关键字个数多1,这样关键字就变成了子节点的分割标志。一般会在图示中把关键字画到子节点中间,非常形象,也容易和后面的b 树区分。由于数据同时存在于叶子节点和非叶子结点中,无法简单完成按顺序遍历b树中的关键字,必须用中序遍历的方法。

        3 b 树:一棵m阶b树是一棵平衡的m路搜索树。最重要的性质是每个非根节点所包含的关键字个数 j 满足:┌m/2┐ - 1 <= j <= m;子树的个数最多可以与关键字一样多。非叶节点存储的是子树里最小的关键字。同时数据节点只存在于叶子节点中,且叶子节点间增加了横向的指针,这样顺序遍历所有数据将变得非常容易。

        4 b*树:一棵m阶b树是一棵平衡的m路搜索树。最重要的两个性质是1每个非根节点所包含的关键字个数 j 满足:┌m2/3┐ - 1 <= j <= m;2非叶节点间添加了横向指针。

        b/b /b*三种树有相似的操作,比如检索/插入/删除节点。这里只重点关注插入节点的情况,且只分析他们在当前节点已满情况下的插入操作,因为这个动作稍微复杂且能充分体现几种树的差异。与之对比的是检索节点比较容易实现,而删除节点只要完成与插入相反的过程即可(在实际应用中删除并不是插入的完全逆操作,往往只删除数据而保留下空间为后续使用)。

        先看b树的分裂,下图的红色值即为每次新插入的节点。每当一个节点满后,就需要发生分裂(分裂是一个递归过程,参考下面7的插入导致了两层分裂),由于b树的非叶子节点同样保存了键值,所以已满节点分裂后的值将分布在三个地方:1原节点,2原节点的父节点,3原节点的新建兄弟节点(参考5,7的插入过程)。分裂有可能导致树的高度增加(参考3,7的插入过程),也可能不影响树的高度(参考5,6的插入过程)。

        b 树的分裂:当一个结点满时,分配一个新的结点,并将原结点中1/2的数据复制到新结点,最后在父结点中增加新结点的指针;b 树的分裂只影响原结点和父结点,而不会影响兄弟结点,所以它不需要指向兄弟节点的指针。

        b*树的分裂:当一个结点满时,如果它的下一个兄弟结点未满,那么将一部分数据移到兄弟结点中,再在原结点插入关键字,最后修改父结点中兄弟结点的关键字(因为兄弟结点的关键字范围改变了)。如果兄弟也满了,则在原结点与兄弟结点之间增加新结点,并各复制1/3的数据到新结点,最后在父结点增加新结点的指针。可以看到b*树的分裂非常巧妙,因为b*树要保证分裂后的节点还要2/3满,如果采用b 树的方法,只是简单的将已满的节点一分为二,会导致每个节点只有1/2满,这不满足b*树的要求了。所以b*树采取的策略是在本节点满后,继续插入兄弟节点(这也是为什么b*树需要在非叶子节点加一个兄弟间的链表),直到把兄弟节点也塞满,然后拉上兄弟节点一起凑份子,自己和兄弟节点各出资1/3成立新节点,这样的结果是3个节点刚好是2/3满,达到b*树的要求,皆大欢喜。

        b 树适合作为数据库的基础结构,完全是因为计算机的内存-机械硬盘两层存储结构。内存可以完成快速的随机访问(随机访问即给出任意一个地址,要求返回这个地址存储的数据)但是容量较小。而硬盘的随机访问要经过机械动作(1磁头移动 2盘片转动),访问效率比内存低几个数量级,但是硬盘容量较大。典型的数据库容量大大超过可用内存大小,这就决定了在b 树中检索一条数据很可能要借助几次磁盘io操作来完成。如下图所示:通常向下读取一个节点的动作可能会是一次磁盘io操作,不过非叶节点通常会在初始阶段载入内存以加快访问速度。同时为提高在节点间横向遍历速度,真实数据库中可能会将图中蓝色的cpu计算/内存读取优化成二叉搜索树(innodb中的page directory机制)。


        真实数据库中的b 树应该是非常扁平的,可以通过向表中顺序插入足够数据的方式来验证innodb中的b 树到底有多扁平。我们通过如下图的create语句建立一个只有简单字段的测试表,然后不断添加数据来填充这个表。通过下图的统计数据(来源见参考文献1)可以分析出几个直观的结论,这几个结论宏观的展现了数据库里b 树的尺度。

        1 每个叶子节点存储了468行数据,每个非叶子节点存储了大约1200个键值,这是一棵平衡的1200路搜索树!

        2 对于一个22.1g容量的表,也只需要高度为3的b 树就能存储了,这个容量大概能满足很多应用的需要了。如果把高度增大到4,则b 树的存储容量立刻增大到25.9t之巨!

        3 对于一个22.1g容量的表,b 树的高度是3,如果要把非叶节点全部加载到内存也只需要少于18.8m的内存(如何得出的这个结论?因为对于高度为2的树,1203个叶子节点也只需要18.8m空间,而22.1g从良表的高度是3,非叶节点1204个。同时我们假设叶子节点的尺寸是大于非叶节点的,因为叶子节点存储了行数据而非叶节点只有键和少量数据。),只使用如此少的内存就可以保证只需要一次磁盘io操作就检索出所需的数据,效率是非常之高的。

2 mysql的存储引擎和索引

        可以说数据库必须有索引,没有索引则检索过程变成了顺序查找,o(n)的时间复杂度几乎是不能忍受的。我们非常容易想象出一个只有单关键字组成的表如何使用b 树进行索引,只要将关键字存储到树的节点即可。当数据库一条记录里包含多个字段时,一棵b 树就只能存储主键,如果检索的是非主键字段,则主键索引失去作用,又变成顺序查找了。这时应该在第二个要检索的列上建立第二套索引。  这个索引由独立的b 树来组织。有两种常见的方法可以解决多个b 树访问同一套表数据的问题,一种叫做聚簇索引(clustered index ),一种叫做非聚簇索引(secondary index)。这两个名字虽然都叫做索引,但这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索引类型,而是一种数据存储方式。对于聚簇索引存储来说,行数据和主键b 树存储在一起,辅助键b 树只存储辅助键和主键,主键和非主键b 树几乎是两种类型的树。对于非聚簇索引存储来说,主键b 树在叶子节点存储指向真正数据行的指针,而非主键。

        innodb使用的是聚簇索引,将主键组织到一棵b 树中,而行数据就储存在叶子节点上,若使用"where id = 14"这样的条件查找主键,则按照b 树的检索算法即可查找到对应的叶节点,之后获得行数据。若对name列进行条件搜索,则需要两个步骤:第一步在辅助索引b 树中检索name,到达其叶子节点获取对应的主键。第二步使用主键在主索引b 树种再执行一次b 树检索操作,最终到达叶子节点即可获取整行数据。

        myism使用的是非聚簇索引,非聚簇索引的两棵b 树看上去没什么不同,节点的结构完全一致只是存储的内容不同而已,主键索引b 树的节点存储了主键,辅助键索引b 树存储了辅助键。表数据存储在独立的地方,这两颗b 树的叶子节点都使用一个地址指向真正的表数据,对于表数据来说,这两个键没有任何差别。由于索引树是独立的,通过辅助键检索无需访问主键的索引树。

        为了更形象说明这两种索引的区别,我们假想一个表如下图存储了4行数据。其中id作为主索引,name作为辅助索引。图示清晰的显示了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的差异。

        我们重点关注聚簇索引,看上去聚簇索引的效率明显要低于非聚簇索引,因为每次使用辅助索引检索都要经过两次b 树查找,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聚簇索引的优势在哪?

        1 由于行数据和叶子节点存储在一起,这样主键和行数据是一起被载入内存的,找到叶子节点就可以立刻将行数据返回了,如果按照主键id来组织数据,获得数据更快。

        2 辅助索引使用主键作为"指针" 而不是使用地址值作为指针的好处是,减少了当出现行移动或者数据页分裂时辅助索引的维护工作,使用主键值当作指针会让辅助索引占用更多的空间,换来的好处是innodb在移动行时无须更新辅助索引中的这个"指针"。也就是说行的位置(实现中通过16k的page来定位,后面会涉及)会随着数据库里数据的修改而发生变化(前面的b 树节点分裂以及page的分裂),使用聚簇索引就可以保证不管这个主键b 树的节点如何变化,辅助索引树都不受影响。

3 page结构

        如果说前面的内容偏向于解释原理,那后面就开始涉及具体实现了。

        理解innodb的实现不得不提page结构,page是整个innodb存储的最基本构件,也是innodb磁盘管理的最小单位,与数据库相关的所有内容都存储在这种page结构里。page分为几种类型,常见的页类型有数据页(b-tree node)undo页(undo log page)系统页(system page) 事务数据页(transaction system page)等。单个page的大小是16k(编译宏univ_page_size控制),每个page使用一个32位的int值来唯一标识,这也正好对应innodb最大64tb的存储容量(16kib * 2^32 = 64tib)。一个page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每个page都有通用的头和尾,但是中部的内容根据page的类型不同而发生变化。page的头部里有我们关心的一些数据,下图把page的头部详细信息显示出来:

        我们重点关注和数据组织结构相关的字段:page的头部保存了两个指针,分别指向前一个page和后一个page,头部还有page的类型信息和用来唯一标识page的编号。根据这两个指针我们很容易想象出page链接起来就是一个双向链表的结构。

        再看看page的主体内容,我们主要关注行数据和索引的存储,他们都位于page的user records部分,user records占据page的大部分空间,user records由一条一条的record组成,每条记录代表索引树上的一个节点(非叶子节点和叶子节点)。在一个page内部,单链表的头尾由固定内容的两条记录来表示,字符串形式的"infimum"代表开头,"supremum"代表结尾。这两个用来代表开头结尾的record存储在system records的段里,这个system records和user records是两个平行的段。innodb存在4种不同的record,它们分别是1主键索引树非叶节点 2主键索引树叶子节点 3辅助键索引树非叶节点 4辅助键索引树叶子节点。这4种节点的record格式有一些差异,但是它们都存储着next指针指向下一个record。后续我们会详细介绍这4种节点,现在只需要把record当成一个存储了数据同时含有next指针的单链表节点即可。

        user record在page内以单链表的形式存在,最初数据是按照插入的先后顺序排列的,但是随着新数据的插入和旧数据的删除,数据物理顺序会变得混乱,但他们依然保持着逻辑上的先后顺序。

        把user record的组织形式和若干page组合起来,就看到了稍微完整的形式。

        现在看下如何定位一个record:

        1 通过根节点开始遍历一个索引的b 树,通过各层非叶子节点最终到达一个page,这个page里存放的都是叶子节点。

        2 在page内从"infimum"节点开始遍历单链表(这种遍历往往会被优化),如果找到该键则成功返回。如果记录到达了"supremum",说明当前page里没有合适的键,这时要借助page的next page指针,跳转到下一个page继续从"infimum"开始逐个查找。

详细看下不同类型的record里到底存储了什么数据,根据b 树节点的不同,user record可以被分成四种格式,下图种按照颜色予以区分。

1 主索引树非叶节点(绿色)

        1 子节点存储的主键里最小的值(min cluster key on child),这是b 树必须的,作用是在一个page里定位到具体的记录的位置。

        2 最小的值所在的page的编号(child page number),作用是定位record。

2 主索引树叶子节点(黄色)

        1 主键(cluster key fields),b 树必须的,也是数据行的一部分

        2 除去主键以外的所有列(non-key fields),这是数据行的除去主键的其他所有列的集合。

        这里的1和2两部分加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数据行。

3 辅助索引树非叶节点非(蓝色)

        1 子节点里存储的辅助键值里的最小的值(min secondary-key on child),这是b 树必须的,作用是在一个page里定位到具体的记录的位置。

        2 主键值(cluster key fields),非叶子节点为什么要存储主键呢?因为辅助索引是可以不唯一的,但是b 树要求键的值必须唯一,所以这里把辅助键的值和主键的值合并起来作为在b 树中的真正键值,保证了唯一性。但是这也导致在辅助索引b 树中非叶节点反而比叶子节点多了4个字节。(即下图中蓝色节点反而比红色多了4字节)

        3 最小的值所在的page的编号(child page number),作用是定位record。

4 辅助索引树叶子节点(红色)

        1 辅助索引键值(secondary key fields),这是b 树必须的。

        2 主键值(cluster key fields),用来在主索引树里再做一次b 树检索来找到整条记录。

        下面是本篇最重要的部分了,结合b 树的结构和前面介绍的4种record的内容,我们终于可以画出一幅全景图。由于辅助索引的b 树与主键索引有相似的结构,这里只画出了主键索引树的结构图,只包含了"主键非叶节点"和"主键叶子节点"两种节点,也就是上图的的绿色和黄色的部分。

        把上图还原成下面这个更简洁的树形示意图,这就是b 树的一部分。注意page和b 树节点之间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page只是作为一个record的保存容器,它存在的目的是便于对磁盘空间进行批量管理,上图中的编号为47的page在树形结构上就被拆分成了两个独立节点。

        至此本篇就算结束了,本篇只是对innodb索引相关的数据结构和实现进行了一些梳理总结,并未涉及到mysql的实战经验。这主要是基于几点原因:

        1 原理是基石,只有充分了解innodb索引的工作方式,我们才有能力高效的使用好它。

        2 原理性知识特别适合使用图示,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表达方式。

        3 关于innodb优化,在《高性能mysql》里有更加全面的介绍,对优化mysql感兴趣的同学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相关知识,我自己的积累还未达到能分享这些内容的地步。

        另:对innodb实现有更多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jeremy cole的博客(参考文献三篇文章的来源),这位老兄曾先后在mysql,yahoo,twitter,google从事数据库相关工作,他的文章非常棒!

参考文献:

[1] jeremy cole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innodb index pages

[2] jeremy cole b tree index structures in innodb

[3] jeremy cole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records in innodb

[4] 姜承尧  mysql技术内幕-innodb存储引擎 第二版

[5] schwartz,b / zaitsev,p / tkach 高性能mysql 第三版

[6] b-tree wiki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