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笔记
提升您的技术认知

操作系统笔记

进程,线程,协程与并行,并发进程线程协程的区别死锁进程,线程,多线程i 的线程安全性同步和异步孤儿进程和僵尸进程/proc进程信息linux中的分段和分页互斥量 mutex线程进程间通信进程创建进程优先级进程的基础知识进程与线程的区别(面试题)线程的控制(创建,终止,等待,分离)可重入 vs 线程安全死锁的概念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的理解一句话解说内存屏障 memory barrierbrk(), sbrk() 用法详解malloc/free函数的简单实现一文讲透 “进程、线程、协程”linux进程状态线程池的陷阱linux内核学习之进程和线程进程与线程的区别和联系内存寻址linux io子系统和文件系统读写流程page cache和buffer cache的区别与联系漫谈linux文件io多线程和多进程的区别内存泄漏字节、字、位、比特的概念和关系如何避免死锁ansi是什么编码?cpu寻址范围(寻址空间)cpu 使用率低高负载的原因创建多少个线程合适操作系统下spinlock锁解析、模拟及损耗分析线程堆栈堆和栈的内存分配堆和栈的概念和区别堆和栈的区别,申请方式,程序的内存分配什么是 pod 数据类型linux内存分配小结--malloc、brk、mmap系统调用与内存管理(sbrk、brk、mmap、munmap)进程描述和控制cpu执行程序的原理编译的基本概念linux虚拟地址空间布局一个程序从源代码到可执行程序的过程程序的运行机制——cpu、内存、指令的那些事分页内存管理——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深刻理解linux进程间通信fork之后父子进程的内存关系fork之后,子进程继承了父进程哪些内容关于协程及其锁的一些认识对协程的一点理解std::thread join和detach区别cas和aba问题cas算法锁和无锁无锁队列的实现lock-free 编程锁开销优化以及cas进程、线程和协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多线程的同步与互斥(互斥锁、条件变量、读写锁、自旋锁、信号量)linux 原来是这么管理内存的线程上下文切换怎么玩儿进程和线程通信原理cpu密集型 和 io密集型cas原理以及atomic原子类分析改变线程状态的八个方法六种进程间通信方式

一个程序从源代码到可执行程序的过程-ag真人游戏

阅读 : 875

一个源程序到一个可执行程序的过程:预编译、编译、汇编、链接。
其中,编译是主要部分,其中又分为六个部分: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目标代码生成和优化。
链接中,分为静态链接和动态链接,本文主要是静态链接。

一、预编译:主要处理源代码文件中的以“#”开头的预编译指令。处理规则见下
1.删除所有的#define,展开所有的宏定义。
2.处理所有的条件预编译指令,如“#if”、“#endif”、“#ifdef”、“#elif”和“#else”。
3.处理“#include”预编译指令,将文件内容替换到它的位置,这个过程是递归进行的,文件中包含其他文件。
4.删除所有的注释,“//”和“/**/”。
5.保留所有的#pragma 编译器指令,编译器需要用到他们,如:#pragma once 是为了防止有文件被重复引用。
6.添加行号和文件标识,便于编译时编译器产生调试用的行号信息,和编译时产生编译错误或警告是能够显示行号。

c语言的宏替换和文件包含的工作,不归入编译器的范围,而是交给独立的预处理器。
c语言中源代码文件的文件扩展名为.c,头文件的文件扩展名为.h,经预编译之后,生成xxx.i文件。
在c ,源代码文件的扩展名是.cpp或.cxx,头文件的文件扩展名为.hpp,经预编译之后,生成xxx.ii文件。

二、编译:把预编译之后生成的xxx.i或xxx.ii文件,进行一系列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优化后,生成相应的汇编代码文件。

(结合程序来说明编译的几个步骤)
有c语言的源代码如下:
arr[3] = (a 4)*(3 8);

1.词法分析:利用类似于“有限状态机”的算法,将源代码程序输入到扫描机中,将其中的字符序列分割成一系列的记号
以上的一行c语言程序,一共有16个空字符,经扫描机扫描之后,产生了16个记号。lex可以实现词法分析。见下表:

见上图:
词法分析产生的记号分类有:关键字、标识符、字面量(数字、字符串)、特殊符号(加号、等号等)

2.语法分析:语法分析器对由扫描器产生的记号,进行语法分析,产生语法树。由语法分析器输出的语法树是一种以表达式为节点的树。上述的代码就是
各种表达式的组合:赋值表达式、加法表达式、乘法表达式、数组表达式和括号表达式组成的复杂表达式。yacc可以实现语法分析,根据用户给定的规则(不同的编程语言对应不同的语法规则)对记号表进行解析。

见上图:
整个语句被看作是一个“赋值表达式”,“=”左边是一个“数组表达式”,右边是一个“乘法表达式”。数组表达式又由两个符号表达式组成,符号表达式就是最小的表达式,之后同理。

在语法分析的同时,就把运算符的优先级确定了下来,如果出现表达式不合法,——各种括号不匹配、表达式中缺少操作,编译器就会报错。

3.语义分析:语法分析器只是完成了对表达式语法层面的分析,语义分析器则对表达式是否有意义进行判断,其分析的语义是静态语义——在编译期能分期的语义,相对应的动态语义是在运行期才能确定的语义。
其中,静态语义通常包括:声明和类型的匹配,类型的转换,那么语义分析就会对这些方面进行检查,例如将一个int型赋值给int*型时,语义分析程序会发现这个类型不匹配,编译器就会报错。

经过语义分析阶段之后,所有的符号都被标识了类型(如果有些类型需要做隐式转化,语义分析程序会在语法树中插入相应的转换节点),见下图:


这个语句中的类型都是int型,无须做转换。

4.优化:*源代码级别的一个优化过程*,例如该语句中的(3 8)的值可以在编译期确定,源代码优化器会将整个语法树转换成中间代码——语法树的顺序表示,十分接近目标代码。
中间代码有很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三地址码”和“p-代码”,其中三地址码的基本形式为:x = y op z,表示将变量y和z进行op操作后,赋值给x,op操作可以是加减乘除等。
经优化之后的语法树为:

该语句的三地址码:
t1 = 3 8;
t2 = a 4;
t3 = t2 * t1;
arr[3] = t3;

t1由数字11代替,省去t3,经优化或的三地址码为:
t2 = a 4;
t2 = t2 11;
arr[3] = t2;

另一个关于中间代码的要点:中间代码使得编译器可以被分成前端和后端,编译器前端负责产生与机器无关的中间代码,编译器后端将中间代码转换为机器代码。
源代码优化去产生中间代码标志着下面的过程都属于编译器后端,后端主要包括:代码生成器和目标代码优化器。

5.目标代码生成:由代码生成器将中间代码转换成目标机器代码,生成一系列的代码序列——汇编语言表示。

6.目标代码优化:目标代码优化器对上述的目标机器代码进行优化:寻找合适的寻址方式、使用位移来替代乘法运算、删除多余的指令等。

上述的六个步骤完毕之后,编译过程也就告一段落了。最终产生了由汇编语言编写的目标代码

gcc把预编译和编译两个步骤合并成一个步骤。对于c语言的代码,是用“cc1”这个程序来完成这两步,对于c 代码,对应的程序为“cc1plus”。gcc这个命令只是后台程序的包装,根据不同的参数去调用:预编译编译程序——cc1,汇编器——as,连接器——ld。

c语言的代码,经编译后产生的文件名为xxx.s。

三、汇编:将汇编代码转变成机器可以执行的指令(机器码文件)。
汇编器的汇编过程相对于编译器来说更简单,没有复杂的语法,也没有语义,更不需要做指令优化,只是根据汇编指令和机器指令的对照表一一翻译过来,汇编过程有汇编器as完成。

经汇编之后,产生目标文件(与可执行文件格式几乎一样)xxx.o(windows下)、xxx.obj(linux下)。

但是,经过预编译、编译、汇编之后,生成机器可以执行的目标文件之后,还有一个问题——变量a和数组arr的地址还没有确定。这就需要链接器来搞定啦~

四、链接:
1、历史过程:曾经,程序猿门在编程时,使用纸带作为最原始的存储设备,每当程序需要修改时,都要重新扎一条纸带,扎孔的表示1,不扎的是0,一串串1和0就组成了各种各样的指令——跳转等等….
每一次的修改都非常痛苦,所以先知们就发明了汇编语言,这种编程语言方便之处在于符号的引用,表示跳转指令不再需要记住一串串0和1,终于可以使用符号——foo来表示这个动作了!
随着汇编语言的普及,程序的代码量也就开始快速膨胀了,汇编语言说它也撑不住了….不过还好,高级编程语言fortran、c、c 等一个接一个地问世,语言越来越方便了,追求perfect的人们就想:代码咋写更好呢?可不可以把代码按照功能的不同,分成不同的部分,便于日后的修改和重复使用呢?
有了这个启发,程序猿们越来越得心应手,他们开始把代码按照功能和性质划分,分别形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不同的模块之间又按照各种结构来组织。
发展到如今,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代码动辄数百万行代码,放在一个模块那是万万不行的,维护起来会非常麻烦,所有现在的大型软件往往拥有成千上万的模块,
模块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
新的问题来了,一个程序被分割成这么多模块,最后要怎么把这些模块组合形成一个单一的程序?
答案就是:模块之间,符号的引用
这就像是一张画有大树的拼图,叶子、枝干、根系都零散的分布在那些拼图碎片上,想要看到完整的大树,我们就会耐心地把那些碎片拼合在一起。

这些模块之间同样如此,它们依靠那些凸起和凹陷联系在一起,最终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程序,这样的过程称为——链接。

这样基于符号的模块化,使得链接过程在整个程序开发中显得十分重要和突出…..

2、下面就静态链接,进行分析。
1.链接:“组装”模块的过程。
2.链接的内容:把各个模块之间相互引用的部分都处理好,使得各个模块之间能够正确地衔接。(就像拼图,凸起和凹槽的位置一定一一对应,否则…)
3.链接的过程:地址和空间的分配、符号决议(也叫“符号绑定”,倾向于动态链接)和重定位
以gcc编译器为例,看基本的链接过程:

.c文件经过编译器、汇编器之后得到目标文件.o,目标文件再与库进行链接得到可执行文件.out。
库其实就是一组目标文件的打包,这些目标文件中都是一些常用的代码。

我们在fun.c模块中定义了函数foo(),在main.c模块中引用了foo()函数,在编译过程当中,编译器并不知道main.c中foo()的地址,所以将调用foo()的指令的目标地址部分搁置,
等到了链接的阶段,链接器会去找到foo()定义的那个模块,在main.o中填入正确的函数地址,这个修改地址的过程被叫做“重定位”,每个被修正的地方叫“重定位入口”。

以上就是一个程序从源代码到可执行程序的大致过程,这是博主根据《程序员的自我修养——链接、装载与库》来整理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琢磨琢磨~

网站地图